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医学与人文的对话(4)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方科技走过了200多年的辉煌之路,到20世纪初竟出现了“一往而不知返”尴尬局面。这一尴尬的根节就是与人文的脱离,“唯物是求”。未来的创新,或

西方科技走过了200多年的辉煌之路,到20世纪初竟出现了“一往而不知返”尴尬局面。这一尴尬的根节就是与人文的脱离,“唯物是求”。未来的创新,或者直言,20世纪的医学创新,关键就在医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纠缠”中找到一条新路。

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以至对立,是“已然”而非“必然”,人类未来的“必然”将诞生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亲密对话,进而逐渐融合。

医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力图得到最好答案的“对象”,都是“人”之自体;对“人”的认识“本然”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渗透;而二者的核心都是民族的哲学理念——在现象层面似乎是二分的,而到了形而上层面即完美地合一了。

宏观地回顾科学史,科学是在不断创新中向着更深更广处行走的;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对原有基础的突破和否定,同时又吸收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这犹如桑蚕成长的过程,一生6次蜕变,终于破茧而出,终成正果;然后下一代又在重复这一过程。桑蚕以及其他一些鳞翅动物每一次的蜕变都要经过艰难甚至是痛苦的考验。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类是自觉地(或曰“理性地”)而非只是遵循生物本能向前进的。支撑着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是对探寻真理的执着。医学发展到现在,是不是又到了一次蜕变的前夜?这一巨变,可能就是大胆质疑并蜕下过去的躯壳,留下前一代的积累和器官,继续繁衍。

所有的科学活动,都是“人”在主导、掌控,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永续,而在研究者和受益者的心里都有着一份强烈的伦理关怀。这就是说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属于二者共同发展创新的必有之义。

不可否认的是,研究者和受益者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若任何一方见物而不见人(包括研究者自身),连受益者也只关注某一项科学和技术对“我”个人的价值,则科学及其技术就成了纯粹的“工具”。如此下去,科学就要进一步强化它的分析性,在复杂的主客观面前一直细分下去,进而掉进复杂化的无底陷阱,这不但远离了主客观事实,也远离了人类。救之之道,唯有大家一起开掘科学中的人文元素,特别是民族哲学的精华,回归古代哲人的智慧之海,让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引领人类逐渐走向对“人”和“物”全面认识的新境界。

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将与人文科学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中华文化、东方智慧,势将在全球成为先行者。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华文化对宇宙和人体关系的整体观、“民(人)为本”“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变动不居的辩证观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正与“心”“物”的实际情况相合,现代自然科学的许多最新成果(例如宇宙学、生物考古学、量子力学、医学等等)越来越多地在向中华古老文化“靠拢”。另一方面,上述的中华文化的特色在以儒、释、道为主干的民族古老文化中,在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文物中,也在中国医学的宝库里,处处可见,信手可及。这和西方主要靠希腊哲学文本、现代科学成果的启示、部分科学家的反思而回归人类文化的初心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

如何推动医学与人文的融合

一旦“医学与人文”的研究结出成果,就应及时引之进入医学院校的课堂,并向社会普及。一种理论和思想,只有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接受,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

要改变一个时代的社会思维定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用“思维革命”一词称之也不为过。如果知识精英的先知先觉不能唤起更多人的觉醒,不能在实践中取得实效,是难有说服力的。因此,我建议“中国医学与人文”这一题目,应以不同规模、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下去。例如小型研讨会、沙龙式对话会、访谈会、国际研讨会等等。

继而,逐步地、很自然地形成研究、探讨“医学与人文”的跨学科领军团队,参与策划、组织、指导有关活动,促进在国家层面开展“医学与人文”课题的立项、研究和国际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既需要坐而论道,更需要起而行之,根据已有的认识付诸医学实践,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不断完善。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创造力远远胜过年纪较大的前辈。大家都知道,量子力学经历了近200年的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这个不算很长的历史里,许多获得非凡成果的科学家,大多只有二三十岁,以至有人开玩笑说“量子学”是“男孩物理学”,而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波恩在哥廷根办的“理论班”竟被戏称“波恩幼儿园”。

文章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网址: http://www.sjzxyxxxwz.cn/qikandaodu/2020/0806/456.html



上一篇:基于CDIO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探索细胞内运输 领先生命新医学——记国家“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投稿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编辑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版面费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论文发表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