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立足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推进中西医结合中国科学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4月29日,基于“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中医与西医的整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基于‘辨证论治、病症结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2019年4月29日,基于“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中医与西医的整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建立基于‘辨证论治、病症结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两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课题组对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进行了专访。陈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需以中、西医齐头并进为基础,以立足实践为根本,以建立“新医学”为目标,以服务人类的健康为宗旨。

1 科学地认识中西医结合

当代社会东、西方两种医学并存,他们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模式及临床治疗方式,两者既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相应不足。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根本方针,该方针自解放初期确立到现在,医学各界一直在坚持并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显著特点及突出优势。但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在社会上和医学界内部都还有一些偏颇的观点,比如,一些西医医生认为中医是古老且过时的,在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法发挥其作用,将被逐渐取代,轻率地否认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中医医生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能在当代条件下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对此,陈凯先院士表示:中医注重整体观,采用中医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对机体进行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具有原创的哲学思维和实践模式,但在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上存在不足;西医侧重还原和分析,认为机体是由多器官、多系统组成,通常采用单一的活性化合物对机体靶点进行高度选择性的治疗,靶点、通路和作用机制比较明确,但整体综合显得不足。中、西医医务工作者应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共同应对当代社会健康问题的挑战。有些人认为中医是“道”,西医是“法”和“术”,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陈凯先院士明确表示很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说:“中医不单是‘道’,也有‘法’和‘术’,是一个‘道-法-术’结合的完整体系。历代中医对于针灸穴位、器具、手法,对于各种方剂、草药的产地、特性、制备方法等不懈地探索,才产生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实际疗效,才使得中医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李时珍跋山涉水,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考古证今,穷究物理,三易其稿,终完成巨著《本草纲目》,就是‘道’与‘术’紧密结合的体现。如果中医只有‘道’,没有‘法’和‘术’去贯彻和实施,它就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可能产生实际疗效,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历史影响。同样,认为西医学只有‘法’和‘术’,而没有‘道’,也是不符合事实、没有根据的。西医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而且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系统生物医学和个性化医学的兴起就是一个例子。”

问及中西医该如何结合,陈凯先院士认为,中西医结合应把中、西医两种医学的长处相结合,以此弥补各自不足,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一种新的医学,从而更好地为当代人民的健康服务。陈凯先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在应对当代健康挑战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医学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纵观古今医学,中西医结合必然成为医学的大同之路,应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科学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西医应齐头并进,不是东方医学‘吃掉’西方医学,也不是西方医学‘吃掉’东方医学,这种结合应是东西方融合汇聚产生的一种新的理想的医学。”同时陈凯先院士表示,这种新医学的诞生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努力,这个目标不可能在现在亦不会在近期实现,而是要在比较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正如现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西医结合是思维模式、理论模式、医疗模式的结合,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一点上,思想准备要长一点,主动一点。

2 建立新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

陈凯先院士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整体上是健康的,成绩有目共睹。例如中国工程院吴咸中院士在对急腹症患者实施手术前,先采用中药通里攻下,而后选择性地进行手术,术后再结合中医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其他许多成功的例子,如青蒿素类抗疟疾新药的发现和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针刺镇痛和麻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就不一一列举了。陈凯先院士强调,医学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提高疗效,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提高了疗效,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这种结合就存在价值。有种观点认为当前的中西医结合称不上是“结合”,只是“混合”,且还未入门。对于这种看法,陈凯先院士明确表示不能苟同。他认为,目前的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是医学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具体病例、在患者身上的体现,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理论和多种手段和方法,并且经过探索、尝试和比较,而选出的一个优化的诊疗方案,不能将其贬称为“混合”,更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陈凯先院士说:“中西医结合要发展,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一种新医学。但怎么实现新医学?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提高和完善,就像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样,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一步步去探索、去实现,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不能事先给中西医结合下个人为的、主观的定义,再拿这个框子来套,这种思维方式不可取。”他强调,从思想方法上讲,考虑问题根本不是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实际出发,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概念都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中西医结合也是如此,是一个立足实践的过程,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诊疗效果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只要坚持以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为目标,积极开展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探索实践,就一定能够从中孕育出完善的理论,不断走向中西医结合的更高形态、更高阶段。

文章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网址: http://www.sjzxyxxxwz.cn/qikandaodu/2021/0225/679.html



上一篇: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稿约
下一篇:探索细胞内运输领先生命新医学记国家青年千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投稿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编辑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版面费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论文发表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