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新定义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新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基于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客观事实而创立的一门医学学科。据王阶等[1]考证,“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最早见于1958年10月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新定义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基于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客观事实而创立的一门医学学科。据王阶等[1]考证,“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最早见于1958年10月徐运北的讲话。此后逐渐由“中西医结合”发展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自从这一概念问世以来,围绕着如何理解和定义,研究和争鸣一直不断,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这对于中西医结合工作是不利的。为了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迫切需要一个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能够被广泛接受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新定义。 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提出,得益于毛泽东的大力倡导。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2]中指出,“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以便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1960年,“卫生部党组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3]中提出:“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医学的工作”。这些都是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早期阐述,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但是其中的要义已经呼之欲出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之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形成,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4]、陈士奎[5]、李恩[6]等均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各自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新定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他一些学者也对中西医结合医学进行了定义,比如中医学者李致重[7],但却引发争议。 综合分析上述诸家的中西医结合定义,可以发现,这些定义均侧重于描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具体方法和主要内容,力求通过全面概括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内涵,揭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本质。然而,由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内涵非常丰富,研究内容特别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就难免概括不全,无法统括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全貌。 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上述各家定义的基础上,受到前辈学者研究方法的启示,认为可以转换思路,通过直接揭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本质和范畴来阐述其根本属性。由此,笔者给出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新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与作用的方式和规律,促进二者优势互补、交叉渗透,乃至最终融合的一门医学学科。(为了避免其中两个“医”字的重复,“中西医结合医学”可以简称为“中西结合医学”) 3.1 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本质是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独有属性和内在要求,也是它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根本区别。 自明末清初以来,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客观事实,造成中西医之间既相互学习交流,又时有矛盾冲突。这种现象延续至今。如何正确处理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单凭西医解决不了,单凭中医也解决不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真正把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范畴的只有中西医结合医学。季钟朴[8]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处理现代医学和我国原有医学的关系问题。” 面对中西两种医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有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横跨中医学和西医学,以二者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分析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它的当然任务,也是唯一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医学学科。 对于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认识。有人主张二者相互否定,有人主张二者相互排斥,有人主张二者相互隔离,也有人主张二者相互交流与合作。 有人主张中西医相互否定。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之时,就有人认为西医害人,需要加以彻底否定和坚决抵制。而另一方面,自近代以来,无论在当局层面还是在民间层面,曾多次出现过“废止旧医”、“取消中医”的声音。现在看来,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有人主张中西医相互排斥。他们认定,看了中医就不能再用西医的打针输液和手术化疗;看了西医就不能再看中医和吃中药,否则就拒绝为患者诊治。这属于狭隘的门户观念,是把对方医学作为对手和敌人,而没有作为可以交流合作的战友。无视对方的专长,看不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怎么能够给予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呢?相互排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彼此敌视。 有人主张中西医相互隔离,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上根本做不到。随着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接受中医和西医诊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这里面蕴含着广大民众对于更为合理有效的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这是无法加以人为阻止的。中西医诊疗同时应用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必然会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想要人为进行阻隔是不可能的。无视这一客观事实,而要把中西医学隔离起来的想法是徒劳的。 因此,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或相互隔离,而只能是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这正是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存在的价值所在。中西医结合医学把中西医学作为相互独立而彼此平等的两个医学体系加以客观对待和研究,其基本思想建立在“中西医并重”的基础之上,不是厚此薄彼,而是一视同仁,不忽视、不偏袒任何一方。 中西医结合医学所研究的中西医学之间的关系,不单是指二者的政治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指二者之间的学术关系,即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普遍方式和固有规律,以得出清晰明确的科学答案。 3.2 研究中西两种医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方式和规律 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包含了研究中西医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方式和规律。之所以把这一内容单独提出并加以突出强调,是因为这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核心内容。 中西医学的长期并存,自然会发生相互影响。自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与本土的传统中医学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历来有“中西医合流”、“中西医汇通”的呼吁和研究,并逐渐形成各种流派。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对中医学的影响尤为明显。而现代西医学也受到中医传统疗法的吸引和影响,对针灸、推拿、中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引进和利用,并称之为“补充替代医学”。 可见,中西医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客观的和必然的,关键在于这种相互影响和作用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何种规律,如何促进和如何加以合理利用,使之能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肩负的神圣使命。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着力推动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借用物理学术语“作用”来描述二者之间影响和互动的强度),通过中医学和西医学之间科学有效的相互作用,改进各自原有的诊疗观念和诊疗模式,向着交叉、综合、交融的方向迈进。同时,西医学和中医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有规律可循的,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可以加以研究和改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这一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保证中医学和西医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良性的、高效的、科学的和进步的。 3.3 促进中西两种医学优势互补、交叉渗透,乃至最终融合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创造一门涵盖中西医学的新医药学。然而,其中的过程必然是复杂曲折的,需要经历多种形式和多个阶段。“促进中西两种医学优势互补、交叉渗透,乃至最终融合”指明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路径和最终目标。吴咸中[9]曾说,“交叉兼容是基础,互补结合是不可逾越的阶段,结合创新是中西医结合的奋斗目标。” 优势互补、交叉渗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中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的交叉渗透和互补互用,有效整合,协同创新,逐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促进中西医学共同提高。比如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就是让中西医学在诊疗模式上相互补充,各取所长,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中西医学的最终融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合二为一的最后一步。到那时,在医学上已经没有中西之分,原先的中西医学已经成为新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融合为一门新的医学,已经无法分辨彼此了。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终极目标。 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概念,一直争议不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欢迎,有人漠不关心。然而,经过近六十年的拼搏和积淀,从最早提出相关概念到当前发展为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成为一门客观存在的医学学科,已经形成当代医学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这一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概念就成为极为紧迫的任务。尽管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能够给出学界公认的定义是不容易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整了阐述概念的思路,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下了新定义。这一新定义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研究中西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独有的研究范畴,是与其他医学(如中医学、西医学等)的根本区别。这就注定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不能被其他医学所涵盖或替代,其作为一门独立医学学科的地位无法动摇。 为顺应国际上的通行方法,更好地体现科研论文作者的分工协作关系,本刊规定在所发表的论文上注明通信作者,在通信作者姓名的右上角以“△”注明。通信作者可以是第一作者,也可以为其他作者,但必须是论文负责者,对论文的科学性和结果、结论的可信性负主要责任;同时也是本刊和读者所联系的对象。加注通信作者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姓名、电子信箱等信息。 特此通知!

文章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网址: http://www.sjzxyxxxwz.cn/qikandaodu/2020/0806/462.html



上一篇:新医学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真正钥匙——需“
下一篇:“医学人文”之我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投稿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编辑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版面费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论文发表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